狗窝宠物网 宠物知识 强壮丰满、眼大有神,说的就是“山大王”黄山短尾猴

强壮丰满、眼大有神,说的就是“山大王”黄山短尾猴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一种神奇的猴类,这就是黄山短尾猴。它强壮丰满、眼大有神。各位要是在黄山附近看到过,那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作为藏酋猴是猕猴属的成员,广泛地分布在中国中南部各省,这些藏酋猴群体之间由于地理上的隔离和形态上的差别,通常被分为几个亚种,其中的黄山亚种只分布在黄山风景区内,被称为黄山短尾猴。

强壮丰满、眼大有神,说的就是“山大王”黄山短尾猴

藏酋猴是猕猴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看起来健壮有力。它们的尾巴极短,通常不足6厘米。藏酋猴主要以植物为食,在黄山,它们夏天常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活动以避暑热,春季则来到低山向阳的林地,它们厚厚的毛皮可以帮助抵御春季的严寒。目前,相对于猕猴属的其他一些成员,人们对黄山短尾猴还知之甚少,了解比较多的仅有它们的社群行为。

黄山短尾猴的猴群与前面说到的黑叶猴不同:黑叶猴的猴群里通常只有几只到十几只猴子,黄山短尾猴的猴群更大,通常包含30~50只猴子;黑叶猴的猴群是单雄群,群体中只有一只成年雄猴,而黄山短尾猴的猴群是多雄群,猴群由多只成年雄猴,多只成年雌猴以及它们的幼崽组成。黄山短尾猴的这种结群方式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非常常见,群体中的社交行为也更复杂。

在猴群中,合作与竞争,是永恒的主题。猴子们结成群体,是出于合作需要:群体协作更有利于它们搜寻食物、防御敌人和繁殖交配。但群体生活也会带来冲突和竞争,于是很多灵长类的猴群中都会发展出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猴群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地位,这种秩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从而维持群体中合作与竞争的平衡。但个体的等级地位也是不断更新的,基本呈现出一种“后浪推前浪”的趋势,这能够实现群体的老幼更替,保证整个猴群的繁荣。

黄山短尾猴是藏酋猴的一个亚种,藏酋猴是猕猴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它们看起来粗壮魁梧

猴群中只有一个地位最高的雄性首领,它拥有在交配、饮食、领地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先权。当然它也会履行作为猴王的职责,带领猴群觅食、躲避、防御,当其他猴群来争夺领地时,它必须冲锋在前,维护猴群的利益。首领以外的雄性根据年龄、强壮程度等有各自的优先权排位。地位高的雄猴希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地位低的雄猴企图提升地位,获得更多好处,这是群体中的固有矛盾,因此“战争”几乎每年都会爆发。

7—5月是黄山短尾猴的交配期,雄性的攻击行为通常集中在交配季节到来的前夕。也许是发情期雄猴们体内陡然上升的睾酮素会让它们变得更加富于攻击性,雄性间争夺地位的打斗能持续一个月。有研究表明,在峨眉山短尾猴中,年轻的雄性个体在这期间的攻击倾向更明显,而地位趋于上升;老年的雄猴则倾向于温和的行为,地位趋于下降。也就是说,一只猴子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基本靠打架,想登上“猴王”的宝座,也不例外。

黄山短尾猴猴王的“任期”通常也就一两年,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激烈凶残的打斗实现的,双方在打斗中受伤是家常便饭。战败的老首领在群体中的地位会一落千丈,它与群体中雌性产下的幼崽们也难逃新首领的毒手。但情况也不总是这样,偶尔,猴王会实现和平“禅位”,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结盟,体力下降的老猴王选择退居群体中“第二把交椅”的位置,辅佐年富力强的新猴王。新秩序确立之后,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起码在下一年的交配季到来之前。

猴群秩序的维持同样需要社交手段,地位低的个体背对向地位高的个体,向后者展示出臀部(这在动物行为学中被称为“呈臀”),表达示弱、臣服等含义,地位高的猴子以交配的姿态象征性地“爬跨”地位低的猴子,宣示自己的地位。当猴子们之间出现冲突时,上述这些行为是常见的结束争端、缓和矛盾的社交手段。与其他非人灵长类一样,黄山短尾猴也经常在一起梳理毛发。有研究显示,在食物充足的季节,猴子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休息和梳毛上。梳毛几乎会发生在群体中的所有个体之间:雌性之间用梳毛增进感情,加强彼此的盟友关系;地位低的猴子主动为地位高的猴子理毛,向后者示好,以在群体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好处;等等。总的来说,猴子之间互相梳毛是为了拉近个体之间的关系。

群体中地位比较低的雄性,在猴群这个“等级社会”中处于交配优先序列的底层。但为了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它们还是会通过各种办法获得交配权,不过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在猴王视线之外进行的。它们有时会做鬼脸——这种表情在黄山短尾猴中是雄性邀请雌性交配的信号——引诱雌性前来交配。有时就直接趁猴王不注意,逮住机会“霸王硬上弓”。有时还得采用一些计策:雌性之间有时也会发生冲突,这时候如果雄猴冲上去声援某只雌性,说不定将来受到恩惠的雌性就会以交配作为回报。

强壮丰满、眼大有神,说的就是“山大王”黄山短尾猴

一个群体中出生的雌猴会终生留在出生群里,雄猴则会在成年后加入别的家族群,这样一来,猴群之间就实现了雄猴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够防止猴群中的近亲繁殖。在雄猴们还在幼年的时候,它们就常常与家庭中年龄相仿的小雄猴玩耍、追逐、抓打甚至撕咬,这不是真正的打架,双方也不会受伤,这是它们重要的学习和演练,为日后雄性之间的战斗做准备。

很多灵长类动物中,处在发情期的雌性,生殖器周围的区域会呈现出独特的样子,比如肿胀发红,而怀孕或哺乳的雌性则没有这样的特征,这种“红屁股”对雄性来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雄性一眼就能辨认哪些雌性还在孕育或抚养后代——它们还不能接受交配,而哪些雌性正在发情——快去找它们交配。但这种显而易见的发情信号,在雌性黄山短尾猴并不存在,它们“隐藏”了自己的身体状况,雄猴无从辨别它们是否已经怀孕,于是雄性只能无区别地跟雌性们交配。这样势必会引起更多的无效交配,但这其中也许隐藏着雌性们的“小算盘”。

有研究者猜测雌性黄山短尾猴这种特征的进化动因,可能源于两性在繁殖中追求的利益不同:雌性与幼崽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十分确凿的,因此雌性投入大量的精力抚养幼崽,以确保幼崽的成活;而雄性与幼崽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不确定的,因此雄性追求的是将自己的“种子”最大限度地散布出去,以增加自己“可能”的后代。在猴王的权利更迭中,如果新的猴王确定群体中的幼崽不是自己的后代,就很有可能对这些幼崽下毒手。但如果新猴王是幼崽“可能”的生父,情况就会不同。在黄山短尾猴中,雌性没有明确的发情信号,可以与更多的雄猴发生“欺骗性”的交配,这样它们的幼崽就会有很多“可能”的生父,从而降低幼崽被杀的风险。

1982年,荷兰科学家弗朗斯·德瓦尔的著作《黑猩猩的政治》一经问世就令大家大开眼界。书中记录了他们长期观察的一个大猩猩群体的日常行为:它们也有尔虞我诈,有合纵连横,有矛盾仲裁,有集体领导。三十多年来,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动物的“社交”生活,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对了,各位小伙伴要是在野外看到它,一定不能拿石子丢它,爱护动物,人人有责!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