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窝宠物网 宠物知识 pidan与ABCD对谈品牌的信息价值:设计是让事情变简单,而不是把东西变复杂

pidan与ABCD对谈品牌的信息价值:设计是让事情变简单,而不是把东西变复杂

Design360°一直致力于通过直播、现场活动等方式为设计师们提供交流平台,由此见证了许多场设计师间的精彩对话。为了使这些精彩时刻能让更多人听见,Design360°决定以播客的方式将这些对谈进行分享,目前已同步上线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三个平台。往期360°播客节目可至以下链接收听:

包装更多时候是在体现一种装饰性,让里面的产品在跟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产生美好的联想,这是通常的做法。但是pidan算是放弃了这种讲故事的方法,采用了一种看上去非常冷静理性的方式,这跟pidan的品牌个性是有关系的。

pidan与ABCD对谈品牌的信息价值:设计是让事情变简单,而不是把东西变复杂

我们常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在跟消费者接触的过程当中,品牌应当主动“投怀送抱”,但品牌其实更多是用于表现个性。pidan这一次升级很好地建立了一种新的视觉规范,在风格上选择了现在看来不那么常见的一种方法。我不认为这有多大胆,但pidan确实做了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pidan是一家表达欲望旺盛的企业,世界上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我们都想与之合作,在面对那些有性格、有差异化的艺术家时,我们是不可能、也不忍心将品牌的自我凌驾之上的。当品牌没有过多氛围、性格、或主观的内容时,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透明、纯粹的容器,去装所有想装的东西。这就是pidan这次品牌升级的初衷。
我会认为文字跟黑白两色才是这个世界上传递最广泛的东西。文字是传递内容最直接的办法,因为文字本身能在你我的脑海里形成更加统一的共识;而没有颜色就是最容易认知的颜色。我们想以最简单直白的信息,和最少的颜色来完成这一表达。这并不是主观创作,而是靠着客观逻辑推出来的结果。
其实关于pidan的设计,我们期望追求一种“让设计激发好奇心”的结果。当然每个事件有其本身的魅力,但从形式感本身,或从设计的用意本身,激发人的好奇心永远是设计师应该去追求的目标,至少ABCD是这样。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被大家看到,甚至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并且产生购买行为。5年前我们在做pidan上一个版本的视觉设计时,其实也是怀着这样的一个目的。
目前的pidan所呈现出来的独特视觉形象来自于ABCD提供的视觉选择以及老马做出的最终决定。用户认为pidan无论在功能属性还是视觉个性上都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品牌,这里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设计达成了“引起好奇”的目标,同时又能够顺利地把“pidan是谁”这件事情讲清楚。
这一次我们也提供了三个设计方案,说实话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特别大,但老马特别快就做出了决定。我想知道你当时你脑袋里边在想什么呢?
我在那一瞬间看到了我没有想象到的、但又是在我所喜欢的延长线上那个确定的结果。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怎样的,我们不能说清楚知道细节,只能说想要怎样的方向,或不想要怎样的方向。但在跟ABCD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言语之外的疑惑也好、思考也好、欲望也好,他们可以非常准确地捕捉到,而后快速通过两三个不同的维度将其拆解,正好我觉得拆得最准的就是目前的这个版本。
你觉得一个企业经过多长时间,它的品牌就需要有一些更新或迭代呢?
我觉得一般至少每三年要开始考虑品牌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变化,虽然实际上做不做是另外一回事,但必须得考虑这个事情。
你觉得影响企业去升级品牌的因素是什么?是消费者变了、市场变了、竞争变了,还是品牌的位置变了?
像我们这种纯产品型经营的公司,所有营收的逻辑是把一个东西卖出去赚差价。在这个逻辑的链条里,首先从供应链反馈回来的一些客观信息告诉我们需要调整,比如某一人群对我们品牌理解开始出现问题导致了发货压力;第二个就是所谓的品牌掌舵者脑海里极其主观地看到了一些苗头,比如说我们未来的形象跟我们过去的样子开始出现了一些割裂,你得想你最终落在哪?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有无限的金钱。
假设这两个一个是物理极限的最前沿,一个是“掌舵者”思想意识上的最前沿,如果它同时发生了,我觉得就要从两端向中间汇合去考虑问题,这就是要去思考品牌更新的开始。
其实不管是谁,跟我们这种公司合作都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因为我们胆子很大,经常会把自己过往的声誉和积累寄托给一位新的合作伙伴,同时也希望对方把自己过往的积累都浓缩成一个瞬间交付给我们,最后两者汇合在一起。
企业本质上是戴着镣铐在跳舞的,它们有很多约束和包袱,而越是在这种方圆之内越要变得勇敢。在这其中设计便是一种收缩的表达,一种规划,一种让个体得到更多自由的同时,让群体可以变得更有效率的一个方法。对我来说最可贵的是它需要一些面对此刻、冲破此刻的勇气,让我们得以做出新的尝试。尝试的结果到底多好,我觉得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重要是这次的前进能够帮助你下次再前进一步。
说得我特感动。我就想起上周有位年轻设计师朋友问我:“做了20年设计,你觉得你是在做什么?”我就说我像是一位修路的人:如果说客户是一个难以到达的偏远山村,设计师就是要修一条路把大家带到那里,目的性明确,从A到B。然而这里面也没有特别多的发明创造——我们没有发明设计本身,甚至也没有发明多少设计的语言。这个世界绝大部分设计都是在用现有的设计语言去解决确切的问题。
然而让一名消费者通过正确、便利、舒适的路径到达品牌所希望的那个点,这件事情对于品牌本身来说意义特别大。而且其实这修路还真的是挺难的,因为从A到B并没有确切的“坐标轴”——语言本身是缺乏准确性的,设计师与甲方之间的这种沟通也是如此,有时即便是像我们做了20年设计的人,也很难找到甲方品牌想要到达的那个点。
所以老马能在五分钟之内就觉得这个VI升级方案是对的,其实是我们都看到了这条路指向的确切位置,这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

作为一次VI升级品牌方的发起者、按下按钮那个人,我觉得,如果你不清晰你为什么要按按钮,就是Nod老师所说的,如果不清晰你们村在哪儿,我的建议是你别做。其实跟改比起来,最安全的是完全不改。

pidan与ABCD对谈品牌的信息价值:设计是让事情变简单,而不是把东西变复杂

品牌的变化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断,而不是一个试探,不是去消耗优秀人材的脑细胞,从一百个脑子里挖出东西,挑一个你满意的。我更希望的是那个按按钮的人自己经历这个痛苦,在自己脑子里把这玩意拽得差不多了,得出一个清晰的内核,再来进行升级。
不存在着任何一个稿件里的设计可以被完整使用。首先是目前信息太碎片化了,屏幕的大小、主流载体、文件大小尺寸,都被割成了无数块。其次,我们不能希望这个东西是100%被执行的——要把一幅画展示给全世界看,这其中一定会存在丢失。
所以最主要的问题其实不是说一个设计如何被100%展示了,而是当这个设计只能够被展示65%的时候,它是否还有同样的强度?pidan最新的LOGO,不管展示在什么空间里,不管怎么丢失,不管像素是高是低,它的强度始终维持在那个水准之上。
第一时间打动人的往往不是信息。人是被强度勾起兴趣,然后才会开始了解一件事物。所以与其去研究某个设计怎么能够在不同空间跟渠道完整地落地(这本身就是一个虚妄的要求);我们更在乎的是当它丢失以后,它是否还有强度。
从我们乙方提供工具给甲方上讲,一般甲方的in-house设计能力都会低于乙方的设计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来找你。作为设计师,我们不要假定由我们去操作未来甲方的视觉内容,而是要把难度降低,同时一定要考虑刚才老马讲的:哪怕没有完成100%,只完成了70%-80%,它从呈现上是不能失分的。
这个其实在ABCD内部已经就是一条铁律,尤其是在涉及到工艺或者是包装层面时,一定要把“度”设置到一个特别合适的位置。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好的东西并不是叠钱叠上去的,而是靠设置一个特别好的“度”,即便是标准在这个“度”上下摆动,它呈现出来的质感是能够有所保证的。我觉得这也是对乙方提供工具给甲方的一个要求。
ABCD和pidan之间的合作是愉快的,我不敢用顺利这个词,因为设计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入精力非常多,但除此之外仍然是一次愉快合作。这来自于彼此的信任,还有就是我们似乎能够洞见对方的内心,我觉得老马在很多地方是非常懂我和广煜的,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惺惺相惜。这两群人放在一起的时候,是比较容易诞生较强烈的化学反应的。
另外作为乙方,永远要用比较理性的方式去理解甲方说的每一句话。你可以被甲方的情绪所感染,但不要把它放到工作里,不能从感性的角度、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因为这样的话就会失去判断。
我尊重那些拥有才能跟积累的人。如果你不信任一个人,你找他做设计,我觉得这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我信任所有合作对象,如果合作中遇到了现实问题需要调整,也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在跟创作者沟通的时候,说你不喜欢是极其糟糕的语境。
第二,一个品牌要清楚地明白设计是一个工具——品牌是一个村,不是说品牌自己要通过设计师修的路通往这个村,本质上在路上走得最多的人还是用户本身。只不过品牌得自己跟设计师先走一趟,看看是不是通的,自己都走不通别人肯定走不通,所以这个路本身是为消费者修的。
在此之后,你会明白,不管是在搭建成本上,还是完工的样子上,设计能够帮你把这条路变得更简单,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设计本身是让事情变得简单的,而不是把东西变得复杂,把东西变得高级,把东西变得不能理解。我们希望用设计把混乱的世界整理得稍微清晰一点,不敢说改变世界,只是把它整理一下,可能整理还是错的,但是我们在尽力。
所以从我的角度,也希望大家在想自己的事情时,能够不停问自己:我有让它简单吗?我有让它清晰吗?只要做到了“让它简单”,那些需要看到的人都觉得它简单、清晰了,我觉得它大概率上不会是一个太差的东西。至于它到底有多好,要看大家自己的才华了。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简单”和“清晰”上努力,但在“特别”这件事情上,只能靠运气了。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