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窝宠物网 宠物知识 狗狗最害怕的“小黑点”!户外出行一定要小心

狗狗最害怕的“小黑点”!户外出行一定要小心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记录了母亲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该网友称,起初家里人以为其母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经多重检查,其母被确诊为“蜱虫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狗狗最害怕的“小黑点”!户外出行一定要小心

从发病到死亡,短短7天的时间

小小的蜱虫就要了一条人命

同样

作为狗狗最害怕的虫子

一个“小黑点”为何有如此威力?

我们应如何预防?

被蜱虫咬后又该如何处理?

蜱虫

蜱虫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可通过叮咬、吸血,或携带病原体对宿主造成伤害。

蜱虫除了给动物家畜造成虫害之外,还寄生于人体表面吸食人血,造成许多的被咬者染上各种传染病,严重者甚至会丧命。

蜱虫在吸血时虽无痛感,但却可造成被咬者局部充血、水肿等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更有些蜱虫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引起被咬者的上行性肌肉麻痹,导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

蜱虫的吸血时间可以长达数天,刚开始还是绿豆大小,随着吸血量的增长体积会不断变大,要比吸血前的个头大上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种东西最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比如树叶尖上,还有草地、墙壁、石缝及动物的巢穴处等等,人和狗狗一旦外出,就很可能被被上身后疯狂吸血。

而且叮咬为止并非随意,它们会寻找狗身体上容易叮咬(皮肤薄)且不易被发现的部位(如下图)。

图丨From CDC

狗狗很容易成为蜱虫叮咬的目标,特别是经常被带出户外的狗狗,在出门遛狗回来后要经常检查狗狗被毛,及时发现狗狗身上的蜱虫。

蜱虫对于狗狗的伤害严重程度和人是一样的,对于它们来说,一旦上身,不光是吸食血液这么简单,还会同时释放毒素,引起疼痛、皮炎、贫血、消瘦、麻痹。

而且在吸血过程中,其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传播到宿主(猫,狗,人)身上。

发育过程:

蜱虫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有足3对,幼虫经1~4周蜕皮为若虫。

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1~6期不等。若虫有足4对,无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硬蜱完成一代生活史所需时间由2个月至3年不等;多数软蜱需半年至两年。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至数十年。

狗狗最害怕的“小黑点”!户外出行一定要小心

更换宿主:

蜱在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的现象。根据其更换宿主的次数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单宿主蜱:发育各期都在一个宿主体上,雌虫饱血后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 

②二宿主蜱:幼虫发育为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而成虫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寄生。如残缘璃眼蜱(Hyaloma detritum)。

③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在3个宿主体上寄生。如全沟硬蜱、草原革蜱。90%以上的硬蜱为三宿主蜱,蜱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是三宿主蜱。

④多宿主蜱:幼虫、各龄若虫和成虫以及雌蜱每次产卵前都需寻找宿主寄生吸血,每次饱血后离去。吸血前大约绿豆粒大小;吸饱血后,可达大拇指大小。通常软蜱都属多宿主蜱。

吸血习性: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

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的宿主很广泛,例如全沟硬蜱的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

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被蜱虫叮咬严重时会器官衰竭

蜱虫是一种吸血的寄生虫,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时,狗狗钻进灌木丛或杂草堆里,都有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

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该病死亡率在10%至30%之间,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除被蜱虫叮咬外,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也可能被感染。

携带病毒:

汉坦病毒:在某些地区的蜱虫身上可能会携带一种汉坦病毒,此病毒的传染媒介可以是蚊媒、蜱媒、动物源性等。

汉坦病毒归属布尼亚病毒科,是有包膜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包括L、M、S3片段,分别编码L聚合酶蛋白、G1和G2糖蛋白、核蛋白。汉坦病毒包括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NV)、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PUUV)、多不拉伐病毒(Dobrava virus,DOBV),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的无名病毒(SinNombre virus,SNV)、纽约病毒(New York virus,NYV)、污黑小河沟病毒(Black Creek Canalvirus,BCCNV)、牛轭湖病毒(Bayou virus,BAYV)、安第斯病毒(Andes virus,ANV)以及与人类疾病关系尚不清楚的一组病毒,如希望山病毒(ProspectHillvirus,PHV)、泰国病毒(Thailand virus,THAIV)、图拉病毒(Tula virus,TULV)、索托帕拉雅病毒(Thottapalayam virus,TPMV)。

发现蜱虫如何处理

首先记住一点:不要用手强行拔除或者捏碎。

正确的做法:

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应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再在伤口上打麻醉用来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所以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民间还有些诸如用火烧蜱虫屁股等方法均不可取。

找到最近的正规宠物医院医生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注意蜱虫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体内),之后赶紧进行入院观察治疗,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在度过潜伏期之后,身体无发病症状后再出院,若出院后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切记这段话。

预防蜱虫叮咬

定期驱虫:

当然,如果你不想让家里的狗子受被蜱虫吸血、传染的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蜱虫传播病原体之前,迅速杀死/驱除已经上身的蜱虫。

根据《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养犬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为犬只接种预防狂犬病疫苗,还应当防治犬只的其他疫病。

及时检查:

携犬外出时候少去草丛、杂草堆、阴暗潮湿角落,避免和流浪动物、野生动物的接触,也会大幅度减少蜱虫上身的可能。

出门遛狗回来后会狗子进行检查,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虫附着,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如想饲养流浪犬,那带进家门前需先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及时接种疫苗、做好驱虫,防止从外部携带蜱虫进入家中,使自己和家里的其它宠物遭殃。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